日用玻璃制品的理想外形应该是瓶壁厚薄均匀,给人以匀称的感觉(当然为了保证产品的重心有的产品做的底部较厚以保持稳定例外),但要做到这样也是很困难,所以尽管有一些企业通过长期的努力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,大部分企业缺乏创新理念,仍然在按照传统的工艺在低水平的重复生产.
与此同时人们在认识方面也有个误区,其一,是认为瓶子越重越好,但实际上瓶子重了自身的重量也在加大,同时也加大了瓶子自身的撞击重量,而复合玻璃瓶由于在材料应用中实现了优势互补,增加了瓶子的强度加大了抗冲击强度.其二,因一部分企业投资上的局限只能购买低端装备,在操作人员素质、培训等方面的力度也不够,很难在技术水平上有所突破.玻璃瓶的轻量化是一项系统工程,它既有硬件装备上的提高,也有人员素质、培训等方面的软件建设.这就是玻璃产品轻量化的瓶颈所在.
现就硬件方面进行探讨:首先由于在热成型过程中,因机械成型工艺不能完全模仿人的高难动作,特别是目前我国普遍采用的行列式制瓶机是属于翻转式成型工艺,在初形模到成型模的翻转过程中由于动作过快,形成一定的惯性,使初型料中的中空心部分与底料的临界面,出现了拉伸这就是我们称作为两接头现象.两接头的分界面是整个瓶子中最薄的地方,还有由于成型模具的温度不均匀、料滴温度的不均匀、料形的不规范、初形模设计的不适当等都会造成瓶子的不均匀.轻量化的过程就是要把玻璃制品中的不均匀部分中的厚料减除(减肥).使瓶子整体厚薄均匀既美观又保持一定的强度,当然为了保持瓶子的强度,人们在瓶子外面镀上一层复合保护层(内层为无机结合层,如二氧化锡;外面为有机层,如聚乙烯).
所以轻量化既提高了质量又降低了成本、节约了能源使单位产值能耗下降.当然目前我们在对瓶子重量问题上的认识上还有误区,认为瓶子越重越好,这在我国已争论了近二十年,其实我认为评价瓶子的质量还是应该以标准为准,应以标准中规定的耐压、抗冲击强度指标为准.我相信在全体玻璃行业同仁的努力下这一目标应该能实现.